德興訊 近日,德興市香屯街道開展了一場以“實地走、找差距、學經驗”為抓手、以“看成效、促整改、再提升”為目標的“民生大考”——農村人居環境衛生評比活動。
“這條巷子雜物堆放少了,綠化帶里的雜草也清干凈了!”“張大媽家的庭院種滿花草,真是‘小而美’的樣板!”評比現場,由香屯街道人大工委代表、政協聯絡組委員組成的“考官團”,手持評分細則深入庭院小巷、房前屋后,逐一現場打分:從庭院角落的柴草堆放,到房屋周邊的污水管網,再到公共區域的垃圾清運,每一處細節都被納入“民生考卷”。
針對發現的亂堆亂放、垃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,“考官團”當場與村干部“面對面”反饋,既直指短板不足,也分享鄰村的整治妙招。“隨機抽查一個自然村‘解剖麻雀’,才能真正看到‘里子’的變化。”參與評比的人大代表蘭長貴表示,這樣的“現場考”讓整治成效看得見、摸得著。
長效管護“不松勁”,制度為整治“上保險”。“以前整治完沒幾天就反彈,現在有了‘定期督查+村民監督’雙保險!”街道辦工作人員介紹,通過建立長效管護機制,明確各級責任主體,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,確保整治成果“不褪色”。
村容村貌“換新顏”,村莊變身“風景畫”。整治后的村莊,主干道平坦寬闊,兩側綠植與花卉織成景觀長廊,垃圾分類亭整齊排列,生活污水管網“地下穿行”。通過推進垃圾處理規范化、污水管網建設等舉措,當地衛生條件明顯改善,傳染病傳播風險顯著下降。
村民生活“提品質”,從“要我整治”到“我要整治”。“每月評‘衛生清潔戶’,掛榮譽牌、發生活用品,誰不想爭這份榮譽?”村民李大姐的話,道出了大家的參與熱情。街道通過“小喇叭宣傳+清潔戶評比+積分兌換”等方式,讓“人人參與、家家守護”從口號落地為行動。如今,清晨掃地、傍晚澆花已成為村民的“新習慣”,“村里環境好了,來串門的親戚都羨慕!”她笑著說。
(葛天詩 姚學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