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蔡霞
婺源篁嶺的“曬秋”場景如火如荼,慕名而來的游客穿行于古村梯田之間;向南走,望仙谷懸崖民宿亮起燈火,與蒼翠山巒交相輝映……一座座昔日礦區轉身為生態景區,一條條制造業生產線接入“數字大腦”,一片片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這是上饒在“十四五”期間交出的綠色發展答卷。
五年來,上饒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在贛東北大地上繪就了一幅生態環境持續改善、綠色產業蓬勃興起、文旅融合深度發展的壯麗畫卷。
“生態傷疤”變身“綠色園林”
走進德興銅礦的楊桃塢,只見昔日的尾礦庫區如今碧草連天,廢棄場地樹木成林。當地利用“生態棒掛網+底泥摻混噴播植生”技術,把這片廢石場“蝶變”為一座生態公園。五年來,在德興銅礦,共有540多萬平方米的裸露山體“穿”上了綠衣裳,相當于700多個標準足球場,“老礦區”成了“綠色園林”。
德興銅礦的蛻變是我市生態修復的一個生動縮影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計修復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約4萬畝,創建國家級、省級綠色礦山30個,礦山修復成效全國領先。
我市編制了《上饒市“十四五”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,今年8月出臺了《上饒市礦區生態修復與利用條例》,統籌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、生產礦山治理和綠色礦山建設。望仙谷、永平銅礦分別入選國家廢棄礦山、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;信江生態走廊、德興銅礦、橫峰烏天灣采石場、玉山金沙溪生態修復案例入選江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。
生態環境的改善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: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1%以上,為珍稀物種提供優質棲息地:在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設立的藍冠噪鹛自然保護小區,是全球唯一的藍冠噪鹛繁殖地,藍冠噪鹛野生種群數量從50多只增長到600多只;中華秋沙鴨等瀕危鳥類頻繁現身信江流域,成為生態優良的“活名片”。
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:2021年至2024年,全市環境空氣PM2.5平均濃度25.7ug/m3、優良天數比率95.9%;全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%,鄱陽湖(上饒湖區)總磷濃度年均值0.054mg/L,較2020年總磷濃度下降20.9%;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%,大坳水庫水質連續43個月保持I類。
目前,我市已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3個、“兩山”實踐創新基地1個、生態鄉鎮22個,省級生態縣6個、省級“兩山”實踐創新基地4個,省級美麗建設優秀案例14個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個。“藍天白云常作客,綠水青山入畫來”已成為我市的亮麗底色。
“制造”邁向“智造”
江西彩虹光伏有限公司成功通過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,獲得帶有CNAS認可標識的證書,標志著企業能源管理邁入制度化、系統化新階段;
在晶科能源,從硅片、光伏玻璃到膠膜、焊帶、電池、組件的全產業鏈閉環已然成形,其“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項目”獲評全省唯一一個工業和信息化部“2024年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”;
…………
這些鮮活案例,折射出上饒堅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方向,加快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堅定步伐。
近年來,我市狠抓“智改數轉”,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。全市1940家規上制造業企業已全部完成入企診斷工作,其中,1789家企業啟動數字化改造,1346家企業通過縣、市兩級改造驗收,1054家企業完成改后貫標預評,266家企業達L6級以上,均居全省前列。數字經濟同樣表現亮眼,2025年上半年全市數字產業營收2306億元,同比增長9.85%;連續4年入選全國數字經濟百強市,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城市。
——綠色低碳技術持續突破,累計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個、工業設計中心1個、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。其中,安馳新能源斬獲“2024中國新型儲能綠色低碳產品獎”;德興銅礦創新酸性廢水“化學硫化”提銅技術,年回收銅金屬1800噸,獲中國礦業國際合作最佳環保獎。
——綠色制造體系加速完善,累計創建國家綠色園區3個、列全省第二,省級綠色園區7個;培育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3家,國家綠色工廠20家、省級綠色工廠46家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4.96%。
——綠色產業集群強勢崛起,光伏、鋰電、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,2024年全市光伏組件、鋰電池、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32.1%、17.1%和56.8%,出口222.7億元,占全省比重74.9%。其中,光伏產業鏈條完整,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,建成省級產業大腦,是全球最大光伏組件生產基地之一。
“綠水青山”就是“金山銀山”
“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,大學時期學的是新媒體相關專業,每年回家,看到家鄉青山綠水間都是游客,就決心把所學用到家鄉的旅游事業上。”返鄉創業青年徐志成在廣信區望仙谷景區附近開了一家民宿,一年多來,每天入住率超過90%。
從昔日“礦區”蝶變為現實版的“仙俠世界”,望仙谷通過“生態修復+文旅賦能”,實現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望仙谷景區帶動周邊鄉鎮開設特色民宿、農家樂2000余家,戶均年增收10萬余元,成為踐行“兩山”理念的生動案例,入選2023世界旅游聯盟——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。
可以看見的是,在上饒,生態優勢已成功轉化為發展勝勢。
一組組亮眼數據,見證了我市文旅市場的蓬勃活力:全市接待游客量年均突破2億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年均突破2000億元;4A級以上景區過閘機游客數量由2021年的1597.29萬人增加至2024年的4732.48萬人,增長196.28%;三清山、篁嶺、望仙谷、葛仙村、婺女洲等5個景區年接待游客均突破300萬人,營收均突破4億元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市新增世界級文旅品牌2項、國家級文旅品牌30余項。與此同時,我市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,深化林權制度改革,讓近百萬林農受益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林業產值年平均增速8.5%,油茶、毛竹和林下經濟等三大產業呈現較好發展態勢,3+N林業產業體系正在形成。2024年,林業產值突破650億元。
從環境保護到產業轉型,從生態修復到文旅融合,上饒走出了一條具有市域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。面向未來,上饒將加速培育綠色新質生產力,為建設制造強市、打造區域中心注入更強勁的綠色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