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記者方子健報道:9月19日,記者從“奮戰‘十四五’鑄輝煌 新發展理念著華章”協調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科學統籌發展和安全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、城鄉融合發展,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顯著增強。
通過內外發力,我市全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。中心城區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持續增強,信江河谷城鎮群加快建設,濱湖三縣加速融入南昌都市圈;上饒·上海“科創+產業”雙向飛地建成運營,努力實現“研發孵化在長三角、轉移轉化在上饒”,與5個長三角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每年簽約來自長三角的項目占省外簽約項目總數近70%,圍繞教育、醫療等領域加快融入長三角公共服務“共享圈”。
我市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,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。全市基層應急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覆蓋230個鄉鎮(街道)、2807個行政村(社區),上饒航空駐防站項目的投用填補了贛東北航空救援基地的空白,已組建64支、2247人的應急救援隊伍,應急指揮平臺建設走在全省前列,購置9281臺(套)應急裝備并列裝至基層一線。
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,我市高效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。2024年,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20年增長19.8%、35.2%,在全國首創建設出口茶葉“大基地”;目前已連續4年超額完成脫貧人口就業目標,培育規上農業龍頭企業1120家、農民合作社1.48萬家、家庭農場9900余家,創評農產品品牌832個,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3.57%,1030個行政村實行文明積分制;傳統村落保護“婺源經驗”唱響全國,在全省率先探索存量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性住房模式,房地產銷售面積穩居全省第一方陣,城鎮民用建筑100%執行綠色建筑標準,線上審批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提升26.8%;設置流動攤販臨時疏導點,深化“智慧城管”建設,機械化清掃率達85%以上,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率達100%。
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擴面提質。我市完工重大城建項目和品質提升項目2051個,實施美麗集鎮建設項目2060個,改造老舊小區272個并惠及居民6.8萬戶,改造農村危房3317戶,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.7萬套并解決了近12萬市民的住房問題,實施綠化、環衛、污水治理、市政設施改造、建筑垃圾處置等149個項目,中心城區、德興、婺源、鉛山垃圾分類設施實現全覆蓋,8座廚余垃圾處理廠常態化運營,管輸天然氣實現“縣縣通”;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為“十三五”時期的3.39倍,旅游公路加快建設,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數量達6個、居全省第一和全國前列,上饒國際陸港、福州港(寧德)上饒碼頭、信江八字嘴航電樞紐、鄱陽角子口碼頭建成投運,上饒至溫州鐵海聯運班列、昌景黃高鐵開通,三清山機場與16個城市通航。